时间:2018/10/26 15:59:06 来源:菁财资本 责任编辑:安迪
【摘要】 投资是个概率游戏,却鲜有人知道,赢的量级比赢的频率更重要——大赚一笔远比小赚数笔更容易帮你达成财务目标。今天,我们就想要跟大家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消费(餐饮)赛道才值得押注?
投资是个概率游戏,却鲜有人知道,赢的量级比赢的频率更重要——大赚一笔远比小赚数笔更容易帮你达成财务目标。今天,我们就想要跟大家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消费(餐饮)赛道才值得押注?
01:赛道够宽,任有志者行
在世界三大饮品:可可、咖啡、茶中,数茶历史 悠久,甚至已经成了“中国”的名片。但此前受困于观念脱节、消费场景繁琐、供应体系落后等诸多限制,茶始终未能被融入当代广大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现如今在消费升级的档口,新式茶饮走入大众的视野,凭借其包容性和极强的延展性,与牛奶等其他食材碰撞出火花,又有科技和手艺的加持,一举成为年轻人消费潮流中的宠儿。现在的年轻人更讲究生活品质,具备健康属性的“新式茶饮”刚好契合了年轻群体的生活追求。此外,对于新生代消费力量而言,茶不是一个简单的食品品类,而是一种视觉和文化符号,是有底蕴有内涵的“古老物种”,更是容纳了无穷创新潜力的“新生儿”。
更难得的是,新茶饮消费的便捷性和口味的宜人性也使得青少年、中老年群体对其偏爱有加——可以说,这是一种没有年龄限制的品类。
随着新茶饮的产品种类增多,品控能力增强,新茶饮企业将不断对外扩张,分别进行渠道上升(到一二线城市)或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其受众基础将不断被扩大。
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我们相信新式茶饮的市场空间将在近五年内获得一个质的飞跃,使其从休闲饮料变为日常饮品。
02:千店可千面,标准却统一
中式连锁餐饮品牌泰斗鼎泰丰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我们不是只比好吃,我们比的是任何时间出来的品质都一致”。的确,标准化是餐饮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也是中国大量中小餐饮企业的核心痛点。
而茶饮制作的SOP相对比较简单,一方面可以细化到每人一两个固定动作,另一方面现如今精密的制作仪器的发展更是降低了对人工操作的难度要求。
另一个好处则是,新式茶饮的品质核心在于原料,只要能够保证原材料供应,成品的口味其实受现场制作影响较小。此外,新式茶饮也没有太大的地域性差异,不管消费者嘴上怎么说,多糖多奶、甜香为主仍是更受欢迎的。
应该说,任何一轮的经济衰退期都会同时迎来一波创业高潮。在当下疲软的经济大环境下,小而美的茶饮创业项目对普通创业者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首先是轻资产模式,开一家即买即走的奶茶店并不需要太大的前期投入(相应分析可查看文章《光好喝还不够 ——新式茶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如果是成为一些成熟品牌旗下的加盟商,还能够获得人员培训、选址、营销推广等一系列后台支持。
其次是上手快,奶茶的标准化程度较高,SOP极其细化,在员工要求上也就相应地能够降低。
除此之外,还有投资回收期较短(通常6-12个月左右)等优势。
03:性感的业务指标
1.客单价高,毛利率高
星巴克为全体饮料行业树立起30-40元/杯的价格标杆,往上只有少数精品高档咖啡,大多数则贴在20-30元这个水位竞争。在这个价位段上,坪效=营业收入/门店面积,指 小的面积实现更大的营业收入,这是所有的连锁业态所追求的目标。
星巴克自身有60%+的毛利率,而茶饮甚至更胜一筹,能达到60%-80%,副线产品比如软包则能到80%-90%。
2.排队长,翻台快、坪效高
喜茶、奈雪の茶几乎时刻有人排队,翻台水平是普通餐饮行业难以想象的。加上店面面积小,饮料行业的坪效水平可以做到非常 ,号称全球零售业坪效第二的Reis&Irvy’s的坪效水平就来自基本没有“坪”——分母太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茶饮行业在商业模式上有先天的优越性,即充裕的时间段。
很多的餐厅生意较多集中在周末或者工作日,时间效率整体不高,比如很多火锅店,一般只在周末生意好,周一到周五晚上前基本没生意。而办公楼的色拉店正好相反,主要在周一至周五白领午餐时间生意火热,晚上很少有人光顾,周末就更加门可罗雀了。这导致许多餐饮的坪效其实并不高,生意火热的时候大家都要排队等位,平时没生意时利用率又不大。
若以类别划分:正餐的时效性是 差的,早餐、上午和下午是没人的,中午时间比较短,只有晚上时间充裕些;快餐的时效性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早餐可以卖,但大部分快餐店没能力做,有效的时间段也就是中午和晚上;休闲餐饮的时效性要好多了,比如茶饮、烘焙店、KFC、星巴克等,可以卖东西的时间会很长,从上午一直卖到晚上。
所以对于大部分餐饮来说,只能通过提高翻台率来增加坪效。这一点海底捞火锅做的特别好,基本上每一个晚上生意都很好,到了半夜1点多,还有很多来吃宵夜的客人。而一个十平米的茶饮铺,单月的收入就能非常客观。根据笔者对于上海来福士“喜茶”的观察,一天的收入能达到8-10万人民币,年化收入2000万。
和咖啡店一样,茶饮店可以选择即买即走模式,大店则一般是用来进行品牌形象的展示。因此,随着外卖这一消费习惯的形成,营业收入由“堂吃”单一贡献,转变为由“堂吃”和“外卖”两者贡献,大大提高了坪效。其中,衡量“堂吃” 有效的指标是“翻台率”,而衡量“外卖” 有效的指标则是“出单效率”。
但正餐比较强调用户体验,与翻台率存在内在冲突,只有像海底捞那样在其他地方弥补服务质量才能留下好印象,并且又很难做外卖。此外,正餐店面一般需要比较大的面积,虽然消费客单价较高,但整体的坪效竞争力不强。
在这个世界上各个零售行业中, 坪效水平的是苹果旗舰店(40w,极值60w),其次是小米旗舰店和机场免税店(25w-40w)。而在餐饮行业中,由于店面面积小、翻台快,客单价相对客观、可观, 坪效水平的是饮料。但受制于用餐季节、时段和上座率水平,绝大多数餐饮店的坪效水平都在2w以下。当然,由于餐厅门店在1-2年内就会全部更迭一次,行业里80%的店并不挣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门店现制饮品更大的缺陷则在于门槛太低,红海竞争。而一旦克服这个毛病,建立了品牌、消费者认知乃至情绪价值之后,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印钞机行业。
04:一喝难忘,成瘾性强
咖啡、可可和茶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地成为人们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其极强的成瘾性,形成成瘾性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能缓和消费者对其不利之处的抗拒。不太健康的双汇火腿肠、方便面、可口可乐等品类在总体上是衰退趋势,但香烟和白酒就没有,归根结底,在于香烟和白酒容易让人上瘾。
上瘾之所以受重视,是因为它能导向复购率,背后是用户数滚雪球式的增长。比如当大家不断上瘾一个产品,客户会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 终底层的用户数会越来越多。老用户因为上瘾不会走,新用户又可以通过市场、广告不断获取,这是一个绝佳的商业路径。
所以,大家投资一定要去找高频,能重复被唤起和消费的东西。
05:行业即将迎来整合
过去,奶茶行业乱象丛生,街边多是没有牌子的小店,卫生、味道等方面都令人担忧。但在这一波新式茶饮的创业潮下,我们看到一点点、Coco、喜茶、沪上阿姨等几大品牌扩张的速度和对市场的强整合力,相信未来行业品牌集中度会逐渐提高。
菁财资本认为,未来中国的茶饮店会和美国的咖啡店很像,我们也期待会杀出一个类似于星巴克这样的好公司。虽然在消费频次上,奶茶或许还暂时不能和咖啡相比,但是中国人口基数众多,叠加互联网的品牌扩张力,茶饮企业做大做强的未来指日可待。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也是茶饮单店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年份。从各省份经销商的数据来看,他们供货的单店数量大多呈现出减少甚至快速减少的情况。
综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连锁类茶饮品牌的发展将迎来高峰期,且这种状况可能在今后将成为主流,单店生存在连锁品牌的集团化作战中可能将继续面临着快速溃败的局面。
当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型时,我们在消费品领域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结构和品牌的变化。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极不稳定的竞争格局往往意味着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资源 终会流向能将之运用得当的人手中。
从投资角度而言,新式茶饮企业现有的紫海市场是一种值得高度关注的市场结构,尽管市场格局异常分散且不稳定,但庞大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成长空间。能理解行业痛点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公司,很容易成长为大体量,也将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研发和品牌势能,成为今后长足发展的无形资产。举例而言,如果一家企业能占据中国餐饮市场5%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其在二级市场有600-700亿美金的估值。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式茶饮品牌多从传统的奶茶行业进化而来,在公司化管理上仍然遗留着浓重的、野蛮生长的基因,在市场教育上也存在很多阻力,间接导致新式茶饮赛道尚未形成明显的品牌梯队,而是一幅百花齐放的图景:高举高打的喜茶、背景雄厚的奈雪的茶,融资金额过亿,关注度 高;深耕二三线市场的沪上阿姨、茶颜悦色等品牌也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个品牌都在快速发展时期。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提醒过投资者:“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些微努力与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使并不可观)的结果。但如果想在这个容易获取的标准上更进一步,则需要更多实践和智慧。”
哪家企业能够 终独占鳌头,或是哪几家能形成寡头统治,我们不得而知,但菁财资本提醒对餐饮行业有兴趣的投资人,新茶饮或许是你赢得“大量级”回报更好的机会。